从今年7月1日起,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(草案)》将正式实施,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,是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。《条例》明确,从7月1日起,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,最高可罚200元;单位混装混运,最高可罚5万元。按照规定,单位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的,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;拒不改正的,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。
据统计,在上海各区推广智能垃圾分类箱以来,每日可处理生活垃圾约1350余吨,其中可回收垃圾约1000吨,节约自然资源900余吨,减少垃圾焚烧1000余吨,减少垃圾填埋300余吨。德澜仕智能分类箱通过科技改善垃圾分类现状,解决垃圾回收最后一公里难题,助力垃圾处理“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”,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可行性经验,为其他城市引进统提供借鉴。
小伙伴们,从现在起,睁大双眼,
做个会倒垃圾的好孩子!
垃圾不分类,地球两行泪!
一起来学习一下上海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吧!
上海市生活垃圾实行“四分类”标准:有害垃圾、可回收物、湿垃圾、干垃圾。
有害垃圾: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零星废弃物,单位集中产生的除外。主要包括废电池、废灯管、废药品、废油漆桶等。
可回收物:是指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再利用的废弃物。主要包括废玻璃、废金属、废塑料、废纸张、废织物等。
湿垃圾:是指易腐的生物质废弃物。主要包括剩菜剩饭、瓜皮果核、花卉绿植、肉类碎骨、过期食品、餐厨垃圾等。
干垃圾:是指除有害垃圾、湿垃圾、可回收物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。
在上海,这些社区居民都在参与垃圾分类
随着德澜仕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启用先进的“物联网+智能回收”模式,通过二维码应用绑定居民信息,与居民身份建立起对应关系,当居民刷卡投放垃圾时,选择投递物品种类、扫码、投入垃圾、垃圾分类投递完成。随着德澜仕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先后亮相上海浦东新区、宝山区、长宁区,黄浦区、徐汇区、虹口区、闵行区、金山区、松江区和奉贤区......互联网+智能分类新模式受到上海市民的追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