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垃圾分类的先行城市上海,大力探索“科技+管理”长效机制,采取建立可追溯信息化系统、在垃圾投放点加装智能设备、创新小工具等方式,推动1.3万余个居住区(村)的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由15%提高到90%。与此同时,北京、重庆、武汉等地在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,采用了智能垃圾分类机、厨余垃圾资源化一体机等。这些“科技范”的垃圾分类手段有利于促进民众养成垃圾分类投放习惯,有效提升了垃圾分类的覆盖率,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。
上海智能垃圾箱案例
垃圾分类信息化监管平台:上海等城市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,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的责任,如谁把垃圾扔在箱房外,谁分类投放不准确,在居委会的信息后台中一目了然。采用智能垃圾分类系统,将后台统计的各种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,包括积分数据分析、可回收物投递种类分析、分类正确率、小区投递排名分析、小区投递参与率等。这些可视化数据能够准确、直观地看到垃圾分类所带来的垃圾减量效果,为垃圾分类管理成效决策提供依据。
上海智能垃圾箱KKY
智能化垃圾箱:上海等地采用人脸识别系统相关联的智能垃圾箱,市民刷脸投垃圾,或智能扫码。有些智能垃圾箱通过AI、互联网、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具备语音、称重、结算、积分兑礼品或温度检测、自动灭火、压缩垃圾等诸多功能,还有的能进行摄像监控、户外防水、GPS定位、杀菌除臭、夜间照明等功能。
文章来源网络